师生

photo
contributions and payment
欢迎通过以上微信赞赏码为我捐款。每一笔捐款都是我持续维护网站和生产内容的动力!


幼儿园时代

届时我年岁较少,又接连在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和福建省直屏东幼儿园上学,这段记忆并不深刻。故这里不附师生信息,但仍怀念那时亲密的同伴。

小学时代

渐渐长大的我进入福州市中山小学,在2019届5班这个班集体度过了童年六年。整整六年,与同学们相处了一段其他学段不可比拟的很长的时光,既有了些思维,不像幼儿园时懵懂,能留下记忆和思考,有不如之后的学段般有升学压力,只是自觉舒心快意地学,于是,这段回忆成了我最早的一长段完整记忆,回忆起来,是自带温煦的滤镜的。小学时的我,曾在周五放学后的黄昏和几位好友在一片自找的天地玩耍,沐浴着日暮的光——那代表着美好、也代表着流逝的光,当时就超前地想到“这么快乐的时光,以后怕不再有了吧,要好好享受珍惜啊”,这一瞬间成为永恒,大概会永存于我内心最柔软温暖的一块地方吧。
记录部分恩师如下:
二、三、四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 陈静
五、六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 陈峥
一年级数学老师 江晓钗
二、三、四年级数学老师 王少萍
五、六年级数学老师 卓明星
英语老师 陈海彬
中低年级体育老师 郑春晖
中高年级体育老师 丁国得

以下这张毕业照摄于2019年6月。

(下至上列排一至排四)
排一左一 丁国得 师
排一左二 卓明星 师
排一左三 陈峥 师
排一左四 陈建煜 师
排一左五 王剑燕 师
排一左六 林凌 师
排一左七 王爱娟 师
排一左八 冯昕 师
排一右七 郑峰 师
排一右六 赵晶 师
排一右五 刘晓彬 师
排一右四 吴旭东 师
排一右三 陈静 师
排一右二 王少萍 师
排一右一 江晓钗 师
排二左一 陈海彬 师
排二左二 黄紫妍 生
排二左三 兰喧尹 生
排二左四 向姝燕 生
排二左五 林安琪 生
排二左六 翁玫娜 生
排二左七 邵静茹 生
排二左八 张佳玲 生
排二左九 陈小宇 生
排二左十 丁怡然 生
排二左十一 余希辰 生
排二右十 曾欣宜 生
排二右九 叶佳妮 生
排二右八 庄珠熙 生
排二右七 宋佳鑫 生
排二右六 何欣诺 生
排二右五 冉钰涵 生
排二右四 曾宛萱 生
排二右三 李钰 生
排二右二 黄千雅 生
排二右一 潘婷 生
排三左一 吕艺豪 生
排三左二 余敬轩 生
排三左三 刘泓毅 生
排三左四 张资昂 生
排三左五 陈泊良 生
排三左六 房嘉铭 生
排三左七 郑鑫涛 生
排三左八 郁展昊 生
排三左九 赖雨聪 生
排三左十 叶子铭 生
排三右十 黄宇楠 生
排三右九 吴奕君 生
排三右八 李鑫涛 生
排三右七 林圣哲 生
排三右六 吴浩宇 生
排三右五 李睿泽 生
排三右四 陈小宇 生
排三右三 郑钧涵 生
排三右二 林小晴 生
排三右一 潘越 生
排四左一 魏晟钰 生
排四左二 黄辰雷 生
排四左三 潘云翔 生
排四左四 刘宇垠 生
排四左五 朱恺睿 生
排四左六 池俊希 生
排四左七 陈宇珩 生
排四左八 陈郑逸(我) 生
排四左九 周政康 生
排四右九 元昊 生
排四右八 王子睿 生
排四右七 张宇龙 生
排四右六 杨志鑫 生
排四右五 卓贤骏 生
排四右四 胡博睿 生
排四右三 叶泽析 生
排四右二 王梓涵 生
排四右一 黄建均 生

初中时代

抱着小学轻轻松松就能成绩卓然的踌躇满志,我升入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九中学,成为2022届5班的一员。真正踏上学习之路,我才初识了学习的不易。我的初中同学虽然成绩参差不齐,但学校总体水平在全市初中是前几有名的,不过更有名的可能是人数,我的初中是全市学生最多的初中,我所在年段足有26个班——1370多人,在这般充满竞争的人潮里,我的成绩从刚入学时还未习惯初中生活的200多名,到初一下疫情赶上的84名,曲曲折折,到初三上学期半期考的55名,不料那就是最高峰,初三下学期的我未能使出冲刺时的努力,未能有决心解决搁置着的难题,又偶尔受琐事左右心情,中考的成绩果然是有一定回落的,发挥正常,的的确确是自己水平的问题了,愧对老师和一些同学的期望,偶尔路过母校,难以正视……
记录部分恩师如下:
初一下学期至初三语文老师 罗菁
数学老师(班主任) 林强
英语老师 任若冰
初二一段时间物理老师 黄卉
初三物理老师 卓燕春
化学老师 林美龄
初二生物老师 陈健
初三政治老师 杨秀珍
历史老师 刘哲超
初二地理老师 江燕
体育老师 孙榕

以下这张毕业照摄于2022年6月。

(下至上列排一至排五)
排一左一 余仰珍 师
排一左二 唐倩 师
排一左三 游芳 师
排一左四 林坟 师
排一左五 陈鸿 师
排一左六 谢海泓 师
排一左七 林强 师
排一右六 林远达 师
排一右五 杜石水 师
排一右四 翁寿仁 师
排一右三 杨秀珍 师
排一右二 任若冰 师
排一右一 罗菁 师
排二左一 陈绮典 生
排二左二 傅诗瑶 生
排二左三 姚嘉玺 生
排二左四 林言蓓 生
排二左五 庄子溢 生
排二左六 施南吉 生
排二左七 施甫岭 生
排二右七 程中千惠 生
排二右六 陈璟臻 生
排二右五 张连楚 生
排二右四 姚茗馨 生
排二右三 何凌微 生
排二右二 胡宜秋 生
排二右一 金宸萱 生
排三左一 林美龄 师
排三左二 李睿泽 生
排三左三 沈东晨 生
排三左四 戴毅哲 生
排三左五 黄晨欣 生
排三左六 陈静萱 生
排三左七 池萌 生
排三左八 黄涵宇 生
排三右七 何思颖 生
排三右六 潘越 生
排三右五 韩欣恬 生
排三右四 柯子皓 生
排三右三 谢谋辉 生
排三右二 卢骏烨 生
排三右一 刘哲超 师
排四左一 卓燕春 师
排四左二 陈健 师
排四左三 江燕 师
排四左四 陈郑逸(我) 生
排四左五 连李斌 生
排四左六 林帅毅 生
排四左七 郑楷瑞 生
排四左八 曾子昊 生
排四右七 郑熙弢 生
排四右六 朱铭宇 生
排四右五 陈栩鑫 生
排四右四 陈柯铭 生
排四右三 陈文钧 生
排四右二 张杨航 生
排四右一 陈煌 师
排五左一 邱齐辉 生
排五左二 李维桉 生
排五左三 林鑫 生
排五左四 李圣文 生
排五左五 陈凡 生
排五左六 黄翔宇 生
排五左七 李泽林 生
排五右七 彭柏洋 生
排五右六 徐闻扬 生
排五右五 董梓烁 生
排五右四 高翔 生
排五右三 张峰源 生
排五右二 张名霖 生
排五右一 黄琪恒 生

高中时代

中考因自己的实力问题失利之下,我滑档了,录取进2a志愿的福州高级中学,成为2025届13班(志远课程实验班,即福高重点班)的一员。福高是我填报的第三所学校,前面的1a志愿和1b志愿都落空了——当初填的是福州第一中学和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在想来我报一中真是可笑,福州一中是全省高考平均分排名第一的高中,自己就再自大也没认为水平能够过,当初为什么痴想着捡漏呢;而或许勉强可上的师大附中,也是差1.5分错过,真是恨透自己,潜意识觉得差不多能进就可以,就把自己的未来随便以“差不多”的理由搪塞了而不通过努力去筑牢根基。我在进入福高之前并未对其有过多少了解,中考报志愿时只是因为它是2志愿可填报的最好的学校而填的。虽然未能在该努力时付出足够的努力,中考报志愿时也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这样的我,福高还是很欣然地接受了,不因中考志愿填报福高的投档先后而区别对待,只按中考成绩给我排入重点班,我一直对此感激。福高在美丽的被闽江怀抱的烟台山上,福州为清朝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当时列强因此于福州设立的领事馆就都建于烟台山之上,福高就被这样的古建筑环绕着,这里成了福州中西文化融合最紧密的地方;福高有追溯至清朝的历史,于全市学校中唯一地有着两栋省级文物建筑——一栋哥特风格的钟楼礼堂以及一栋西式与南洋并存的原教学楼,就连其他现代建筑,也都建成古典优雅的格调。福高虽非登峰造极的强校,在全市排第五、六名,还算有名的高中,高中三年仍充满希望,我应怀抱信心努力学习,雪中考之耻。后来父母难得争取来到成绩更好(与我填的1b志愿师大附中不相上下,全市排第二、三名)且距家更近的福州第三中学西湖主校区读书的机会,寄读于2025届高一三班,随着高一学年结束和选科分班,现在2025届高二十五班。不愧是三中,强手云集,我在初始几次考试中于年段只排到中游,我尚且是在三中的普通班,上还有高考均分640+的理科实验班和660+的钱学森班——如果问什么时候还有机会一雪前耻、“逆天改命”——只有现在。
记录现部分恩师如下:
福高数学老师(高一班主任) 张平
三中高一语文老师 林琛
三中高二语文老师 周林晶
三中高一数学老师 张晓炜
三中高二数学老师 葛晓杭
三中高一英语老师 陈超
三中高二英语老师 苏晨
三中高一物理老师(高一班主任) 张蔡翔
三中高二物理老师(高二班主任) 陈荣慧
三中高一化学老师 郭婧文
三中高二化学老师 黄丽青
三中高一、高二生物老师 黄璐璐
三中高一政治老师 陈仰
三中高二政治老师 王晨晨
三中高一历史老师 游崟
三中高二历史老师 黄铭霞
三中高一地理老师 车云
三中高一、高二信息老师 陈艳芳
三中体育(乒乓球)老师 江雄


阅 览 结 束 ~ 休 闲 一 下 ~

阅 览 结 束 ~ 休 闲 一 下 ~

网站地图
CC BY-NC-SA 4.0
萌ICP备20234444号

dark
sans